媒體報導
花蓮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獲衛福部核准,今年成立東部第一家創傷復原中心「癒所」,陪伴性創傷倖存者走過漫長又寂寞的復原之路,服務過程發現,愈來愈多人因「私密影像傳播」受害,目前一年約200多件,拍攝影片呼籲外界重視,昨天發表。
兒家協會獲衛福部補助、縣府支持,今年初成立「癒所」,是全台7家性創傷復原中心之一,也是東部第一家,為20歲以上曾遭受性創傷者提供心理輔導、諮商及法律諮詢服務,陪伴走過早年性創傷。
兒家協會理事長侯仁智說,服務過程發現,性創傷樣態不只是性侵害、性騷擾,隨著科技發達、使用網路年齡下降,面向更多元,尤其近年來「性私密影像傳播」案件增加,據統計每年約200多件,事實上社區隱藏的黑數可能更多。
門諾醫院身心科醫師也是兒家協會榮譽理事長王迺燕分享,在臨床、校園都發現受害者,原本是基於信任才拍下私密影片,卻遭外流,在網路上飽受批評和恥笑,讓當事人以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見人。以往受害者多半用服藥等方式壓抑,但遇到其他衝擊,傷疤再度被揭開,就需要長時間的專業療程修補破碎心靈。
侯仁智說,「性私密影像散播」造成被害人心理、生活巨大影響,卻常被輕忽,因此與影像公司合作拍攝影片,將放在網路平台上,鼓勵「不拍攝、不下載、不散布、不責備」。
「癒所」也希望潛在有相關性創傷受害者能主動求助,可上「花蓮縣兒家協會」粉絲團填寫表單,預約相關輔導、諮商協助。